label :work JD

新加了一个work JD的标签,为了防止几个月干完了之后发现干的事情全部忘记,或者干的时候脑子发懒也不想为什么的情况发生,以后尽可能地把我的工作内容,每天的记录一下。记录记录问题,写写思考这样吧。在写工作记录的时候,一方面可能先写自己干了啥,要干啥,然后是联系这么干的结果是为了啥,在稍微高一点的角度思考这个任务的意义,和发起这项任务的原因。
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,很难找到自己的工作的价值。感觉价值是只有在被称赞的时候,或者是拿钱的时候,或者说创建出一点秩序的时候。说实话我真是挺喜欢秩序,123个工作,即使还没开始干,整齐列出来也会让我感觉舒服很多。这是不是说明我会相对来说没有创造力呢哈哈哈无所谓了。

recent work

社交化调研

背景:本周周度的一个重要工作,项目背景是有许多小程序(电商)在各个环节的社交化内容设计都比JD做得要好,目前来看实话实说确实是这样。然后结果是这些个平台做得还都不错,所以我们要见贤思齐。
我的工作是:梳理、分析各个平台(kdd、xd、pdd)的体验链路,特别是在跟团用户视角下,从分享卡片到订单页的这个链路。梳理出来我们具体有哪里可以改进的,具体怎么改进。
thinking:想了一下,我觉着这事儿如果顺着说,我梳理完了,分析结果其他部门觉得建议不错(按环节来说应该是哪个部门我也不记得了),然后开始着手具体设计、测试、上线,果然拿到增长,那么这个结果就很好,我也算是有功了。
但是仔细一想呢,有一些地方我又觉得是不太靠谱,来捋一下:
社交化设计,这个改进点我觉得还不错,原因很简单,有诸多平台是做起来了的,但是他们做起来是不是因为这些社交化设计?或者说社交化设计是不是适合JD呢?我觉得答案也相对是肯定的,成功的原因社交化设计一定占了一部分,但是是不是核心的一部分呢?也许是,我也拿不准。至于社交化是不是适合JD,这一点我其实存疑(当然疑问不会改变任何事情,做出来测试更重要),很狭隘地看的话,我感觉JD的核心用户是非底层的,这部分用户不会太喜欢社交化的设计,社交化本质上还是给人营造一种大家都在买,过来捡便宜的心态,所以如果完全或这略微这么做了,会对核心用户产生影响,这个影响是不是大到会影响购物决策就拿不准了。那反过来,社交化的做法能不能给拉拢到喜欢社交化设计,对之感冒的人呢?
假如我来决策我会怎么做。我其实也是啥都不懂啊,信息也少,但是为了行文通畅我下文就武断而直觉地去推演我的结论。如果要做,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,考虑市场就是考虑用户,考虑哪一层的市场就是考虑哪一层的用户,wx域适合做下沉,那么我们就不考虑和主站重叠的那部分用户。用户不同,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流就应该不同,所以社交化要做,只考虑做的方式,不考虑做的程度。
而且我觉得干脆可以去做一个新的logo,做新的用户心智,比如这只joy我觉得对于老用户它的站姿刚刚好,对于新用户有点站得太直,太严肃,淘宝有咸鱼,pdd随手砍一刀,JD的joy是不是可以躺一躺一躺换一个舒服的姿势。
因此这么换位思考了之后,我觉得不靠谱的地方就在于,如果wx域有往这方面发展的决定,那这份调研报告应该就轮不到我来做,现在轮到我来做,而且可以做一两周,我觉得这个方向就不在我们部门的决定里。所以即使做出来了恐怕也很难推动正式上线,很难看到结果。